社區健康新聞

Community Health News

社區與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儘量搜邏所有關於醫療和健康的社區新聞,希望可以使你更快捷地掌握社區最新動態, 好讓我們一起推動健康飲食、預防疾病傳播、注意用藥安全、及營造健康的社區。

長者學苑基金接受申請

長者學苑發展基金委員會接受新一輪撥款申請,有意開辦長者學苑的專上院校和中、小學辦學團體,以及有意舉辦鼓勵長者學習和促進長幼共融活動的機構可提出申請,本月31日截止。 長者學苑計劃旨在推動長者持續學習和積極樂頤年,並促進跨代共融。 詳情載於長者學苑計劃網站,查詢可或發電郵或致電3655 5861或3655 5007。

加載原文網頁

黃金周逾76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

一連五日內地勞動節黃金周昨日結束,入境事務處共錄得約76.6萬內地旅客人次經各海陸空管制站訪港。政府表示,整體內地旅客入境數字符合預期,出入境口岸和各方面的接待旅客工作整體運作暢順。 本月1日至5日內地勞動節黃金周五天期間,平均每日內地旅客入境人次約15.3萬,較去年黃金周高22%。內地旅客入境最高峰日子為本月2日,約19.2萬人次訪港;平均最多內地旅客使用的入境口岸為高鐵西九龍管制站,其次為落馬洲支線管制站。 政府表示, 本月1日在尖沙咀海濱花園對開海面舉辦的海上煙火表演,吸引市民及旅客於維多利亞港兩岸觀賞,整體反應正面。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及區議會合作發起的油尖旺購物節同日起動,鼓勵市民及旅客消費,刺激零售市道。   黃金周訪港旅客足跡遍布本港各個主要旅遊景點,包括香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昂坪360纜車、山頂纜車、西九文化區等。 根據旅遊業監管局的資料,黃金周約570個內地入境旅行團到港,涉及旅客人次約1.9萬,佔整體內地旅客人次約2.4%。另外,根據酒店業界初步統計資料,酒店整體入住率超過85%。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感謝相關政府部門、機構及業界等全力以赴,做好人流管理工作,發揮香港好客精神,為內地訪港旅客提供精彩旅遊體驗。雖然黃金周大部分時間受天雨影響,但內地訪港旅客達76萬多,符合最初估算,為香港經濟帶來逾20億元消費收益,市況也十分熱鬧。 他又說,樂見本月1日海上煙火表演順利舉辦,帶動氣氛。政府會總結經驗,為未來溝通協調工作及提升旅客訪港體驗作更好準備,迎接旅客到訪。

加載原文網頁

調解周展開

2024年調解周今日展開,以「調解為先:築融和之橋 創美好未來」為主題,舉行一系列活動和會議,推廣在不同界別使用調解。同日進行的校園調解研討會為調解周揭開序幕。 研討會由調解員、教育工作者、學生和家長分享如何成功使用調解技巧解決學校環境中的衝突,並從調解經驗中汲取實用技巧和經驗,調解徵文比賽獲獎者則分享對調解的看法,會上並舉行徵文比賽頒獎典禮。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為活動致閉幕辭,並為調解為先承諾書簽署儀式主禮。 校園調解研討會吸引約400人登記參加。律政司表示,會繼續致力提倡社會各界以調解友善解決爭議,從而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調解周活動今日至本月10日一連五天舉行。

加載原文網頁

維港戶外藝術裝置展期延長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大型戶外藝術計劃「藝術@維港2024」反應熱烈,為了讓更多市民及旅客參觀展覽,「teamLab: 光漣」和「藝術有理」展覽展期由6月2日延長至6月8日。 「藝術@維港2024」自3月25日開幕以來,整個活動已錄得超過200萬人次參觀,提早達到原先目標。現時仍在展出的包括在添馬公園和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的「teamLab: 光漣」和「藝術有理」展覽;在尖沙咀展出的Alicja Kwade《世界的秩序(圖騰)》展覽、「流動光影」展覽,以及「梵高 · 樂印」展覽。 除部分展覽延長展期,為方便更多市民參觀,展覽部分位置即添馬公園草地部分,本月8日起取消原先須於Klook專頁預約的登記入場安排,參觀人士將可在開放時間內直接前往參觀,無須預先登記。 是次第二屆「藝術@維港」由五個藝術項目組成,期望透過結合藝術、科學和科技的戶外藝術裝置作品和大屏幕數碼影像,為市民和旅客在維港兩岸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官體驗。

加載原文網頁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猴痘確診個案

加載原文網頁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嚴重個案

加載原文網頁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懷疑神經性貝類毒素中毒個案

加載原文網頁

退伍軍人病個案最新情況

加載原文網頁

孫玉菡籲支持寄養服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主持2024寄養家庭服務獎頒獎典禮,表揚寄養家庭的貢獻,呼籲更多有心人加入寄養服務,並支持社會福利署推出的「1+1」組合寄養家庭招募模式。 有關模式鼓勵有志服務有需要兒童的市民連同親友申請成為寄養家長,為同一名寄養兒童提供照顧,在一方因事暫未能安排照顧時,由另一方迅速接替,互相支援,讓寄養兒童無須被安排到不熟悉的環境居住。 孫玉菡在活動上與約700名寄養家長和寄養兒童歡敘,並向其中260個家庭頒發獎項,表揚他們對寄養兒童的關懷付出和非凡貢獻。 孫玉菡表示,寄養家長在保護兒童福祉上有莫大貢獻,政府上月已大幅提高寄養家庭獎勵金,普通照顧由每月約5,000元增至約11,000元,緊急照顧則由每月約6,600元增至約13,000元,並特別為照顧有特殊學習或照顧需要兒童的寄養家庭提供額外支援。他期望這些舉措會讓寄養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支持和讚賞。 頒獎典禮上也播出短片,介紹寄養家庭如何透過「1+1」組合互相扶持和支援,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遮風擋雨的家。 有興趣成為寄養家長的市民可於辦公時間致電2573 2282聯絡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

加載原文網頁

學糖藝 懂非遺

吹、捏、拉、剪,燙手的糖料到了吹糖藝術家杜煥手上,轉眼化成各式動物,造型維肖維妙。 吹糖技藝的歷史超過600年,現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杜師傅這天專誠由長洲來到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位於深水埗的其中一個會址,就是要向十多名吹糖體驗工作坊參加者示範和教授這種傳統民間手工藝。 參加者都是來自基層的弱勢社群,這是他們首次近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全神貫注細看杜師傅大顯身手,除了觀摩,更有機會親自動手。 初體驗 杜師傅先把糖料捏成管狀,管的一邊讓參加者吹氣,另一邊糖料開始脹大,杜師傅趁機示範捏成不同造型,參加者從中學習吹糖的各種技巧。 舉辦此工作坊的社協,冀活動可帶來快樂。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說:「他們平常生活過得不愉快,很多不快經歷或低潮,現時生活狀況也未必很好。希望藉此活動帶給他們快樂,同時增進他們對非遺的認識。」 阮淑茵形容,對弱勢社群來說,工作坊是特別的經驗。「雖然第一次做出來的製成品未必很漂亮,但他們展示給我看時,感覺很開心。」 眾樂樂 參加者開心,杜師傅同樣快樂。 他憶述自己也曾是弱勢社群,小時候全家移居香港,初來港時住進劏房,家中經濟欠佳,物質匱乏。如今能夠幫助他人,也感自得其樂。 「他們看到吹糖時,回想起自己年幼時的情況,回憶到很多東西。有些人或者從沒見過吹糖,例如有些七、八十歲的婆婆,也從未見過吹糖,當看到可以這樣製作吹糖時,像變回一個小孩。過程中你看到他們開心,自己也不用多說。」 望周知 這個吹糖體驗工作坊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非遺資助計劃的其中一個獲資助項目,資助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公眾對非遺項目的認識和了解,同時支持傳承工作。 截至去年年底,計劃下獲資助項目共124個,類型涵蓋研究出版、公眾節目及教育推廣活動、傳承培訓課程、節誕祭醮等。 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王康瑜指出,香港非遺清單現有480個項目,署方希望透過非遺資助計劃,利用多元化的活動和模式,向社會上各階層人士推廣非遺,如殘疾人士、學生、少數族裔等。 「透過一些工作坊或導賞活動,讓殘疾人士參加,我們也與盲人學校合作,舉辦南音傳承計劃,以及向少數族裔人士教授粵語和貼揮春文化。」

加載原文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