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成醫生:糖尿病前期原因、如何治療?#1|糖尿病專科醫生解答您

文章標題

張偉成醫生:糖尿病前期原因、如何治療?|糖尿病專科醫生解答您

張偉成醫生特別提醒,及早發現糖尿病和治療對預防併發症至關重要,否則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健康損害,「前期糖尿病」不容忽視。

 

文章簡述

張偉成醫生特別提醒,及早發現糖尿病和治療對預防併發症至關重要,否則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健康損害,「前期糖尿病」不容忽視。

 

文章內容

張偉成醫生介紹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ChB (CUHK) 1994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FHKAM (Medicine) 2003

本網站的醫療資訊由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張偉成醫生提供,只供參考及教育用途,並不能代替醫生的臨床意見、 診斷或治療。如有任何健康或醫療問題,應向醫生作詳盡的檢查及面談查詢。

為什麼「前期糖尿病」不容忽視?

張偉成醫生指出,糖尿病已成為現代社會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他強調,這種疾病不再局限於老年人群,近年來年輕患者人數急劇上升,特別是在30至40歲的年齡層。他觀察到許多都市人因工作繁忙而忽視了血糖監測的重要性。張醫生特別提醒,及早發現和治療對預防併發症至關重要,否則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健康損害。

張偉成醫生解釋,「前期糖尿病」是指血糖水平雖然高於正常範圍,但尚未達到確診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值在5.6–6.9 mmol/L或糖化血紅素HbA1C在5.7–6.4%之間)。不少患者誤以為只是「踩界」,抱著「觀望態度」,甚至轉向一些未經科學實證的另類治療方法。

張醫生強調,高血糖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胰臟功能可能在數年前已開始慢慢退化。若不及時採取適當的醫療干預,胰臟功能每年會以約5%的速度持續衰退,最終必然發展成確診糖尿病。更值得關注的是,研究數據顯示,即使在糖尿病前期階段,已有20%的患者出現各種糖尿病併發症。

有數據顯示:

  • 診斷時,患者的胰臟功能已經下降至原本的50%。
  • 若沒有適當的控制,胰臟功能會在四年內進一步惡化至30%或更低。
  • 持續的高血糖會對全身血管系統造成破壞,引發多種不可逆轉的併發症,例如中風、心臟病、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眼)以及糖尿病足等嚴重問題。

 

張偉成醫生的提醒**:另類療法可能帶來悲劇**

不適當使用替代療法而放棄專業醫療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讓我們看看兩個警示性的真實案例:

  1. **極高的血糖指數:**一名50多歲患者依賴替代療法,結果血糖值飆升至每升20毫摩爾以上的危險程度。儘管情況危急,該患者仍繼續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最終導致永久性視網膜損傷。
  2. **專業判斷失誤:**一位擁有中醫執照的患者,堅持只用傳統療法而拒絕現代醫學治療,最終因糖尿病足部併發症被迫進行截肢手術。

儘管傳統醫學有其獨特價值,但對於糖尿病這類需要精準血糖監控的疾病,科學實證的西醫療法仍是最可靠且有效的選擇。

 

及早干預的重要性:從預防到治療

糖尿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疾病。通過科學化的管理方案,患者能夠維持正常優質的生活。治療方案主要包含兩大核心部分:

  1. 生活習慣改善
  • **均衡飲食:**限制糖類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增加蔬果和全穀物的攝入。
  • **規律運動:**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如散步、游泳或瑜伽等。
  • **體重管理:**維持理想BMI指數。超重患者減重5-10%可明顯改善血糖,減重達15%更可能實現病情逆轉,並有機會減少用藥量或停藥。
  1. 專業醫療介入

血糖控制藥物:儘管生活方式調整很重要,但單靠飲食運動往往難以完全控制血糖,因此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線防禦。現代糖尿病藥物不僅安全可靠,更具有多重保護功能,包括護肝、護腎、降低心臟病風險及抗癌等效果,這是傳統偏方無法比擬的。隨著糖尿病逆轉研究的突破,「一旦用藥就需終身服用」的觀念已被推翻。

延伸閲讀: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 經電郵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