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健康新聞 - 香港政府新聞網

Community Health News - news.gov.hk

社區與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儘量搜邏所有關於醫療和健康的社區新聞,希望可以使你更快捷地掌握社區最新動態, 好讓我們一起推動健康飲食、預防疾病傳播、注意用藥安全、及營造健康的社區。

陝西秦漢文明展揭幕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陝西秦漢文明展開幕典禮致辭時說,展覽展出11件國家一級文物,其中四件更是第一次在內地以外的地方展出。他呼籲市民珍惜機會,踴躍參觀,感受中華文化的多元廣博。 他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安全關乎國家穩固、民族團結和精神傳承,是國家安全20個重點領域之一。特區政府一直積極維護文化安全,透過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核心價值觀,樹立民族團結精神,讓市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4月15日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天下一統---陝西秦漢文明展」開幕典禮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祁斌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錢繼奎副局長(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廖長江副主席(香港賽馬會副主席)、蘇彰德教授(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榮幸今天來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參加「天下一統---陝西秦漢文明展」的開幕典禮。  今天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日子。每年,特區政府都會在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舉辦一系列活動,致力推廣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濃厚氣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安全關乎國家穩固、民族團結和精神傳承,是國家安全20個重點領域之一。特區政府一直積極維護文化安全,透過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核心價值觀,樹立民族團結精神,讓市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去年,特區政府成立了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推動跟中華文化和歷史相關的活動、交流和合作,宣揚中華文化,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和國家身分認同。  弘揚辦的第一個旗艦項目,是連同香港歷史博物館推出中國通史系列展覽,讓市民全面認識中華文明的發展。弘揚辦也在去年6月推出第一屆中華文化節,透過豐富多元的藝術表演項目,深化社會對中華文化的體會和熱愛。  中國通史系列的第一個展覽和第一屆中華文化節廣受歡迎,一共吸引逾100萬人次參與,當中包括超過160所學校和10,000名師生,以及接近兩成遊客。我們希望透過祖國珍貴的歷史文化寶藏,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實踐說好中國故事的使命。  今天開幕的秦漢文明展是中國通史系列的第二個重點展覽。秦漢時期是深具意義的朝代,標誌着中國歷史步入第一個大一統時期,深刻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  同時,秦漢時期注重防衞建設,展覽展出的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代騎馬俑,反映自古以來的保家衞國精神,今天我們要牢記和承擔這種精神和使命,使國家能繼續繁榮昌盛。  我很高興知道,這次的秦漢文明展會展出11件國家一級文物,當中四件更是第一次在內地以外的地方展出。這些珍貴文物得以來到香港,實在有賴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呼籲大家珍惜這次機會,踴躍參觀展覽,感受中華文化的多元廣博。  秦漢時期以今天的陝西省作為政治重心。這次展覽得以順利舉行,實在有賴陝西省文物局的全力支持,並得到多家當地博物院和考古研究院慷慨借出珍貴的文物,更承蒙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的協調工作。此外,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一直全力贊助中國通史系列展覽。在這裏,我要向所有的支持機構,致以衷心的感謝!  最後,祝願今天開幕的文明展圓滿成功,在座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謝謝大家!

加載原文網頁

全運會保齡球甄選賽反應踴躍

第15屆全國運動會保齡球群眾賽事香港特區代表隊甄選賽結束,近500選手參加甄選,最終男、女子各選出一隊五人隊伍代表香港作賽。 為期三日的甄選賽在啟德體育園保齡球中心進行,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今日表示,男、女子合共90多支隊伍參與甄選賽,反應踴躍,甄選在新的場館舉行,整體來說令人感到非常滿意。 全運會保齡球群眾賽事決賽將於8月舉行,比賽地點同樣為啟德體育園保齡球中心。 

加載原文網頁

李家超迎接特區救援隊返港

香港特區政府派遣前赴緬甸地震災區協助搜救工作的救援隊伍完成任務後,昨晚返抵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於香港國際機場迎接特區救援隊返港,並向救援隊致敬。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這次救援行動充滿挑戰,除了面對餘震風險,救援隊也要克服災區交通中斷、通訊受阻、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等情況,加上當地天氣非常炎熱,災區粉塵滿地、蚊患嚴重,大大增加救援困難。 他說,特區救援隊要在惡劣環境下爭分奪秒搜救,隊員憑藉專業的訓練、堅定的意志和無畏的勇氣,克服重重難關,充分展現無懼挑戰、救急扶危的專業精神。這次任務圓滿完成,充分展現各單位的專業能力和團隊精神。 李家超感謝中央政府對特區救援隊的信任和支持,指這次再與國家救援隊深度合作,攜手實踐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演繹國家在應對天災危機的大國擔當;各救援隊隊員的無私付出,世界有目共睹。 特區救援隊上月29日出發,前往緬甸地震重災區之一曼德勒進行搜救。特區救援隊連日來與中國救援隊進行聯合搜索,成功救出一名生還者;特區救援隊也挖掘出兩具遇難者遺體。 中國救援隊和特區救援隊在曼德勒完成任務後,一同於昨日下午抵達北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和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前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迎接隊員,並與特區救援隊一同於昨晚由北京飛抵香港。 特區救援隊共51人,成員包括消防、救護與工程組人員,以及保安局、入境事務處和醫院管理局人員。

加載原文網頁

關愛隊分享服務市民點滴

民政事務總署今日舉辦關愛隊「好人 ‧ 好事」分享會,透過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成員分享服務市民的情況和點滴,讓市民更了解關愛隊的工作。 分享會上,來自不同地區的關愛隊成員、義工和夥伴團體代表分享在社區推展的服務,其中的好人好事多不勝數,體現關愛隊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包括在華豐大廈火警事件迅速協助疏散居民,並持續多日逐戶探訪,提供情緒支援和應急物資,以及在東涌大規模停水、黃大仙大規模停電時通宵達旦支援居民。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出席分享會並致辭。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也有出席。  截至今年1月底,關愛隊共探訪約390,000個長者戶和其他有需要住戶,提供約43,000次簡單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務,以及舉辦約23,000項地區活動。陳國基致辭時表示,這些數字展現關愛隊付出的關懷和努力。 他說,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將關愛隊恆常化,並增加下一期資助金額50%,以加強對關愛隊的支援,冀令關愛隊工作更順暢,將關愛服務做深做廣。 第一期關愛隊服務將於今年第三季告一段落,第二期關愛隊隨即投入服務,陳國基希望關愛隊能繼續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與政府攜手合作,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麥美娟致辭時表示,隨着下一個資助協議開展,關愛隊能進一步推展服務,並持續與夥伴團體緊密合作,凝聚更多社會資源,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加載原文網頁

同心同德 抗震救災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香港特區救援隊與國家救援隊深入緬甸地震災區,協助救出寶貴生命,弘揚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精神,他代表香港人和特區政府對救援隊的不懈努力和無私貢獻表示崇高敬意。 陳國基指,國家救援隊全力支持特區救援隊各方面的需要,充分體現血脈相連的同胞情誼,是特區救援隊在災區最堅實的夥伴。他就國家對特區隊員的大力支持和關愛表示衷心感謝,也就中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全程提供協助表達謝意。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4月9日在北京出席迎接中國救援隊隊員(包括香港隊員)由緬甸回國的儀式的致辭: 尊敬的王祥喜部長(應急管理部部長)、王保才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指揮作戰中心分中心副主任)、丁貌瑞大使(緬甸駐華大使)、劉俊峰副署長(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向斌室務會成員(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室務會成員)、各位救援隊隊員: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3月28日,緬甸遭遇百年來最強烈地震,造成嚴重傷亡。香港特區51名救援隊隊員臨危受命,與國家救援隊一起肩負艱巨的人道救援任務,深入災區救急扶危。 在這裏,我代表香港同胞和特區政府,以最崇高的敬意,歡迎你們順利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在這次任務中,我們要特別感謝我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全程提供協助,確保香港特區救援隊隊員順利抵達災區,會合國家救援隊,全速執行搜救任務。 特區救援隊隊員和國家救援隊伍緊密合作,到達災區後馬上一同商討不同搜救方案,透過科技應用和信息共享等,迅速制訂行動策略,高效、有系統地搜索多個關鍵區域。 所有隊員萬眾一心、不畏艱辛、並肩作戰,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跡象,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發揮中國人抗震救災的精神,以實際行動向緬甸的人民送上祖國和香港特區的一片心意。 此外,面對當地酷熱天氣、惡劣環境及登革熱等傳染病威脅,國家救援隊全力支持特區救援隊各方面的需要,充分體現血脈相連的同胞情誼,是我們在災區最堅實的夥伴。 這次國家救援隊在緬甸順利完成搜救任務,香港特區隊員全面參與其中,同心同德,抗震救災,實在是我們的光榮。 過去一個多星期,全體救援隊隊員以頑強的意志,勇毅前行,堅持走到災區最前線,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進行搜救工作,協助救出寶貴的生命,向受傷災民提供醫療援助,弘揚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精神。在此,我代表香港同胞和特區政府,再次對你們的不懈努力和無私貢獻表示崇高敬意!同時,我們就國家對特區隊員的大力支持和關愛再次表示衷心感謝! 越來越頻繁的自然災害對應急救援能力帶來了新挑戰。我深信救援隊會全面總結經驗,繼續不斷增強應急救援能力。 最後,我衷心祝願緬甸早日戰勝災害,重建美好家園。謝謝大家!

加載原文網頁

流感疫苗安全有效

就傳媒有關接種流感疫苗安全性的查詢,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回應指,香港現時使用的流感疫苗安全和有效。流感疫苗的副作用通常輕微且短暫,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非常罕見。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根據科學實證,接種流感疫苗是其中一種最安全而有效預防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方法,同時可大大減少因感染季節性流感而入院留醫和死亡的風險。香港設有藥物安全監測機制,監測接種疫苗後的異常事件。 他指,過去五年,本港共接種逾800萬劑流感疫苗,沒有接獲因接種流感疫苗後的死亡個案。除有已知禁忌症外,所有六個月大或以上人士均應每年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長者、兒童等有較高風險患上流感及出現併發症的人士尤甚。 本季流感季節的成人嚴重個案數字,以及兒童流感相關的嚴重併發症個案,較新冠疫情前的流感季節大幅減少,當局相信是大眾願意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成果。 本地數據顯示,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的兒童出現嚴重流感併發症的比率,是已接種疫苗兒童約四倍;長者方面,護理院舍中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的65歲或以上長者出現包括死亡的流感重症比率,是已接種疫苗長者的2.3倍,突顯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對預防重症和死亡的重要保護作用。 香港現時使用的流感疫苗,包括滅活流感疫苗、重組流感疫苗和減活流感疫苗,都是安全和有效的疫苗。傳統的滅活疫苗已沿用數十年,疫苗經過反覆試驗和品質檢測,證實非常安全可靠,減活及重組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也與滅活流感疫苗相若。 世界衞生組織也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由流感引起的嚴重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流感疫苗的副作用通常輕微且短暫,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接種處出現痛楚和紅腫。部分人士可能出現發燒、發冷、肌肉疼痛,以及疲倦等。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非常罕見。

加載原文網頁

首批非本地培訓牙醫上月赴任

衞生署宣布,首批非本地培訓牙醫已於今年首季正式加入該署,為公眾提供牙科服務。  立法會去年7月通過《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為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開闢新途徑,包括開放予所有牙醫的有限度註冊,以及為專科牙醫而設的特別註冊。 衞生署同月展開全球招聘工作,共接獲逾90份非本地培訓牙醫申請,經嚴格遴選後陸續發出12份聘書;其中三人今年2月獲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批准有限度註冊,上月10日赴任。  三名非本地培訓牙醫分別在內地及海外院校獲得牙醫專業資格,曾在內地、英國、澳洲執業,具備實際工作經驗,且熟諳粵語。他們接受一星期入職培訓後,獲派駐設有牙科街症服務的政府牙科診所工作。

加載原文網頁

做好準備迎接勞動節黃金周旅客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今日主持會議,統籌5月1日至5日一連五天內地勞動節黃金周接待訪港旅客的預備工作,多個部門代表和旅遊相關機構派員出席。 羅淑佩表示,勞動節黃金周是本港旅遊旺季,訪港旅客將會增加。政府各部門、相關機構和業界會加強協調和溝通,盡力接待訪港旅客,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旅遊體驗。 文體旅局指,有關單位在內地勞動節黃金周前保持密切溝通,為迎接訪港旅客的不同環節籌劃及推進預備工作,適時向政務司司長主持的節慶安排跨部門工作小組匯報最新情況。 除警務處、入境事務處、海關、運輸署和多區民政事務處等部門代表,旅遊業監管局、旅遊發展局、旅遊業議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要旅遊景點和酒店業等均派員出席文體旅局今日召開的會議。

加載原文網頁

社福界維護國家安全研討會舉行

勞工及福利局、社會福利署和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今日合辦香港社福界維護國家安全研討會,進一步提升社福界主動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研討會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禮,吸引超過8,000名社福界人士以線上線下方式參與。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部長劉松林也有出席。 陳國基致辭時表示,政府過去一年多在維護國家安全和推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除了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讓《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得以順利實施,也完成修訂《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為社福界人才締造更美好的環境,發揮專業所長。 陳國基指出,社福界是服務社會、關懷市民的重要力量,工作任重道遠,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也肩負特別的使命和責任。 他期望社福界繼續與政府並肩前行,持續推動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讓社會福利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市民福祉得到更佳保障。 研討會設有座談分享環節,由孫玉菡與社福界代表,包括院校教授、社福機構的管理層和專業社工,探討如何在業界推動和實踐維護國家安全及愛國主義教育。 孫玉菡表示,過去一年,勞福局、社署和社福機構致力透過舉辦研討會、研習班、參觀活動等推廣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增進業界對國家事務的認識,並於去年推出五億元的專項基金中,特別預留一億元資助營辦津助福利服務的機構安排員工參加內地交流團和國情研習課程。

加載原文網頁

鄉郊代表選舉選民登記展開

2025年鄉郊代表選舉的選民登記運動今日展開,6月16日截止,已登記選民資料如有更新,也須在當日或之前遞交申請。 鄉郊代表分為原居民代表、居民代表和街坊代表。原居民代表由原居鄉村或共有代表鄉村的原居民及其配偶選出;居民代表由現有鄉村的原居民和非原居民選出;街坊代表由墟鎮居民選出。 年滿18歲、持有認可身分證明文件的原居民及其配偶可登記成為原居鄉村或共有代表鄉村原居民代表選舉的選民。 居民代表選舉和街坊代表選舉的選民須為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並在申請登記為選民當日之前的三年內一直為現有鄉村或墟鎮的居民,且以該處為主要住址。 市民可在民政總署、各區民政諮詢中心、政府境外辦事處索取選民新登記或更改登記資料申請表,或從鄉郊代表選舉網站下載。該網站的鄉郊代表選舉選民登記資料查閱系統可查閱個人登記資料。 申請人可在鄉郊代表選舉網站遞表,也可親身送達或郵寄至民政總署或各區民政諮詢中心、傳真至2591 6392或以電郵遞交,查詢請致電2152 1521。

加載原文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