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健康新聞 - 香港政府新聞網

Community Health News - news.gov.hk

社區與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儘量搜邏所有關於醫療和健康的社區新聞,希望可以使你更快捷地掌握社區最新動態, 好讓我們一起推動健康飲食、預防疾病傳播、注意用藥安全、及營造健康的社區。

港隊亞運再添一金四銅

劍擊運動員張家朗在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男子花劍個人賽奪得金牌,蔡俊彥在同項比賽奪得銅牌,江旻憓在女子重劍個人賽取得銅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恭賀。 楊潤雄表示,三人在比賽過程有高水平表現,劍法凌厲,取得勝利令香港市民厚望成真。他為各人優秀的表現和大將風範感到非常欣慰,相信全港市民也分享這份喜悅。 此外,游泳運動員何詩蓓在杭州亞運女子50米蛙泳賽奪得銅牌,她又和譚凱琳、鄭莉梅、歐鎧淳奪得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賽銅牌。 楊潤雄表示,何詩蓓眾望所歸贏得獎牌。四人同心協力發揮團隊精神取得佳績,更令人欣喜。他祝願游泳代表隊在其他賽事也取得佳績。

加載原文網頁

李家超為參與亞運香港運動員打氣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在杭州觀看第19屆亞洲運動會賽事,為參賽香港運動員打氣。 李家超先後到不同比賽場館觀看有香港運動員參與的賽事,包括游泳、武術、劍擊項目。他對賽事中獲奬運動員表示熱烈祝賀,指香港健兒在自己國家出賽,倍感親切且意義重大。 他說,很高興能親身觀看香港運動員作賽,看到他們全力以赴,展現香港運動員的非凡實力,祝願香港運動員繼續在各項賽事超越自己,盡展所長,爭取佳績。 李家超早上到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浙江聯絡處,了解該處推動浙港經貿關係和促進兩地人文交流的工作,勉勵聯絡處人員努力服務在浙港人和港企,為香港招商引才。 中午,李家超與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交流餐敍。他指,港協暨奧委會為中國香港代表團出戰亞運會提供適切安排和支援,其工作獲得肯定。

加載原文網頁

有意參選區會者應努力爭取提名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有意參選區議會的人士應努力爭取提名,而成功與否視乎他們過往的地區工作或服務,能否感動他人給予提名。 麥美娟今日出席活動後,被問及有政黨表示很難取得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和地區防火委員會的提名參選來屆區議會。 她指,「三會」名單是公開的,當局已整合名單並上載至互聯網以便公眾搜尋,有關成員資料則屬個人私隱,不會隨便公開。任何人士如需聯絡「三會」成員,地區民政事務處作為「三會」秘書處可代為轉達,至於成員是否回覆則是其個人決定。 另外,她指當局不願見到有人利用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名義助選或拉票,民政事務總署已發出指引,確保關愛隊在任何公共選舉的行為公正,讓政府資源用得其所。

加載原文網頁

兩香港運動員杭州亞運首奪金牌

賽艇運動員林新棟和王瑋駿在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男子雙人單槳賽勇奪金牌,是中國香港代表隊於今屆杭州亞運會取得首面金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恭賀。 身在杭州的楊潤雄說,林新棟和王瑋駿發揮淋漓盡致、力爭上游為港增光,在杭州亞運為中國香港隊先拔頭籌取得金牌,教人鼓舞。能夠現場見證他們創出佳績,感受到運動員比賽時的專注投入和勝利的喜悅。中國香港代表隊有好開始,祝願香港運動員繼續在杭州亞運大展光芒。 此外,武術運動員陳穗津在杭州亞運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賽奪得銅牌,楊潤雄也表示恭賀,指陳穗津武藝超卓,贏得奬牌實至名歸,為她感到驕傲。

加載原文網頁

火龍再現 合境平安

因新冠疫情而沉睡三年的大坑火龍9月28日至30日中秋節期間再次飛舞,市民可欣賞「火龍過橋」、「打龍餅」等壯觀場面,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今年更有夜光小火龍首次登場,大坑火龍少年團可以大顯身手。 巧手紮作草化龍 大坑坊眾福利會每年都會重新紮作火龍。火龍長達67米,製作過程十分講究。龍頭、龍尾骨架以籐枝製作,龍心(即龍身)則以麻繩為基礎,鋪上厚厚的珍珠草,再以鐵線牢牢固定。 大坑火龍文化館營運總監湯錦權表示:「珍珠草可固定線香,令龍的形態更好。」 迎月日當晚,火龍會先移到大坑蓮花宮開光,儀式以客家話進行。插上長壽香後,鑼鼓聲一起,火龍便活起來,順時針方向在大坑穿街過巷。 湯錦權解釋:「傳統上火龍驅除瘟疫,現今則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活化建築利傳承 火龍不易見,大坑坊眾福利會參與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把屬於三級歷史建築的孔聖義學校舍變為大坑火龍文化館,讓大眾和遊客在中秋以外的日子也可欣賞舞火龍精華片段,更可深入了解舞火龍的歷史、大坑客家村的演變,甚至品嘗特色客家菜。 文化館去年10月正式開放,湯錦權表示,文化館每月接待超過2,500人,其中約一成是海外旅客,其餘包括學生和不同弱勢社群,反應理想。 他說:「火龍一年只有三晚巡遊,不是每名香港市民或外國旅客能配合時間觀賞。文化館開幕後,我們全年也可向訪客展示火龍的文化背景和演出精華。」 為了讓訪客體驗火龍紮作技藝,文化館將推出龍珠工作坊,讓參與者親手製作帶領火龍巡遊的龍珠。 優化計劃更靈活 文化館原址孔聖義學校舍建於晚清時期,2015年獲納入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四期。 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表示,計劃通過與非牟利機構合作活化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為它們注入新生命。自2008年推出至今,共22幢建築納入計劃。當局已完成檢討,新一期計劃會引入多項優化措施。 蔣志豪說:「雖然申請人必須為非牟利機構,但我們會容許他們夥拍商業機構,從中獲得更多資源和管理能力,以便將來能更有效率和持續地營運項目。」 計劃也為非牟利機構提供一筆過資助應付開辦成本和首兩年營運期間可能出現的赤字,該撥款上限將由5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 此外,計劃公布第七期項目後,將分批接受申請,以縮短審批時間。

加載原文網頁

李家超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繼續在浙江杭州的訪問行程,先後參觀「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主題展覽和出席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  李家超參加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為來華出席亞運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所設歡迎宴會,之後到浙江展覽館參觀「八八戰略」主題展覽,了解習近平主席2003年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就該省未來發展提出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指引浙江走出改革創新開放圖強之路。  李家超又到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出席亞運會開幕式。他說,香港運動員為備戰亞運竭盡全力,衷心祝願每位運動員能在比賽場上發揮最佳表現,享受每場比賽。他鼓勵香港市民多關注亞運會比賽資訊和動向,一同為國家隊和香港隊打氣。

加載原文網頁

陳國基與學童共慶中秋

政務司司長兼兒童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國基今日在官邸舉行委員會「童行有你」持份者交流活動,與約40名小學生互動交流並同慶中秋。 活動由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主持。陳國基表示,委員會重視兒童發展和福祉,致力與社會各界共建關愛社會,讓下一代在和諧共融的環境健康成長。同學在校園以至日常生活認識或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互相學習和交流,不僅能擴闊視野,也有助學會建立共融文化。 出席交流活動的學生奏玩樂器、製作藝術品和跳舞。陳國基與他們傾談,並欣賞表演,又一同製作花燈,共享節日小食,慶祝中秋節。

加載原文網頁

警方舉辦保護兒童計劃

「童行‧同心」保護兒童計劃2023開幕禮今日舉行。警方第三度舉辦保護兒童計劃,與兒童事務委員會等合作夥伴攜手推出一系列活動,提升市民對保護兒童的意識。 署理警務處處長周一鳴致辭時說,今年首八個月錄得716宗虐兒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三成,原因之一是父母管教孩子時使用體罰,此類案件在疫後學校全面復課後有所增加。警方、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社會對保護兒童意識提升也令舉報個案數目上升。 周一鳴提到部分虐兒案件與兒童網絡活動有關,指施虐者通過社交媒體、交友應用程式或在線遊戲等途徑認識受害兒童。強制舉報虐待兒童的立法工作即將完成,警方與各持份者積極準備,為人員提供專業訓練,提升案件的調查和處理能力。 他又說,計劃今年繼續透過跨專業合作模式凝聚社群力量,推出多元化項目,亮點是注入網上元素,以元宇宙概念舉辦元宇宙互動展覽,引領參加者穿梭時空,回顧及展望保護兒童計劃,同時會舉辦專業研討會。查閣各項活動詳情可瀏覽保護兒童一站式網絡應用程式。

加載原文網頁

培訓活動承辦商遺失參加者資料

西貢民政事務處表示,承辦西貢領航員領袖義工培訓計劃的組織遺失載有該活動參加者資料的可攜式裝置,該處已通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和警方,並聯絡受影響的參加者及其家人,向他們致歉及解釋事件。 承辦2023至24年度西貢青年大使培訓計劃---西貢領航員領袖義工培訓計劃的西貢區社區中心,昨日下午向民政事務處報告,指中心一名職員本月10日在城市大學圖書館遺失一可攜式裝置,當中載有上述活動50名參加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聯絡電話、電郵地址、住宅地址、就讀學校或院校和監護人姓名及其聯絡電話。中心本月12日向警務處報案,並在本月18日把事件呈報私隱專員公署。 民政事務處對受影響人士造成不便致歉,並會展開詳細調查,該處已設立熱線6278 0536供查詢,有關活動已暫停。 就事件的發生及承辦商沒有向民政事務處及時報告,處方已嚴厲譴責承辦商並要求提交詳細報告和採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有關資料進一步外洩。在承辦商採取令人滿意措施以確保同類事件不再發生之前,民政事務處不會容許其參與競投或組織轄下其他活動。

加載原文網頁

孫玉菡:家庭遇困難應尋求協助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高度關注秀茂坪有中年兄弟在家死亡事件,社會福利署已第一時間接觸兩人的家屬提供協助。他呼籲,家庭若遇到困難應尋求協助,社署、社福機構等均可幫忙。 孫玉菡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沒有紀錄顯示涉事兄弟曾向社署或社福機構尋求協助。他希望鄰里間若得知有家庭或認識的人遇到困難,應多行一步,幫助他們尋求支援,從而避免不愉快事件發生。 他說,政府將會推出照顧者支援專線,通過該熱線為有需要人士安排暫託等服務,與照顧者有關的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也很快推出,重申社署、社福機構和團體,可提供不同服務幫助有需要家庭。

加載原文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