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只有「黄金三小時」嗎?

大家都知道腦細胞在腦中風後,短時間內會壞死。此時可謂「分秒必爭」,救得幾多腦細胞得幾多。而近年醫療資訊發達,很多人都聽過什麼中風後「黄金三小時」的口號,非常淺白易明,但為什麼是「三小時」呢?這適用於什麼類型的中風呢?如果病人中風後超過「三小時」又怎麼辦?

「黄金三小時」這句說話主要是針對患「缺血性中風」(Thrombotic stroke即塞血管) 的病人。病人的腦血管因「粥樣硬化」而管道收窄,再加上在血液中「突如其來」的血塊(血栓) 而引致腦血管全栓塞。受影响的腦細胞理論上會在數分鐘內死亡,其實際時間是乎相關的腦細胞是否有其他血管(collateral vessels) 輔助供血,以至能延長缺血忍耐時間。

臨床中風研究在九十年代發現,以一種藥物(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簡稱tPA) 作靜脈溶栓(i.v. thrombolysis)可以有效地治療因腦血管栓塞所引起的缺血性中風。臨床數據指出tPA能有助「溶去」栓塞着腦血管的血塊,使血液再次流通,避免腦細胞受損。研究結論是病人接受tPA治療後第三十天比對照組的病人有較好的康復。不過,較好結果的過案只限於在中風後三小時內接受tPA靜脈注射,至於「超過時限」的病人卻不比對照組病人有明顯的好轉,而且並發症如腦出血的機會也會提高!此乃所謂「黄金三小時」的醫學根據。要補充一點的是,以tPA作靜脈溶栓並不適用於出血性中風、或已經在腦掃描上有大幅度腦細胞壞死(腦梗塞 cerebral infarction ) 、或血壓不穩和凝血功能有障礙的病人上。

在實際環境來說,病人有着中風的病徵如頭昏、手腳突發性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等來求醫。腦科醫生會即時作臨床評估﹕首先會判斷病人是否會是中風,接着嘗試確定當下距離中風始發作的時間,用有效率的時間記錄病人的神經系統病徵,隨後作適當的驗血和腦掃描(理論上應包括電腦掃描和腦磁力共掁) ,最後由腦科醫生決定病人是否適合作tPA靜脈溶栓治療。其實要「溶解」血栓塊並不只是透過靜脈注射,還可以用血管介入方法作機械溶栓 ( mechanical thrombolysis ) ﹔醫生會在X光室內將導管放入血管,到達栓塞着血管的血塊,然後透過導管在血塊內局部注射tPA 或用機械式的微細工具將血塊「取出」。其目的同樣是將栓塞着的血管「打通」,使血液再流通。

近年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黄金三小時」這句口號經已改寫。新英倫醫學期刋(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在2008年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tPA靜脈溶栓治療 ( iv thrombolysis ) 已延長了有效時限至4.5小時,可謂「黃金四個半小時」!這研究相當重要,因這意味着會有更多病人可能「趕及」接受治療,令中風的影响減到最底。

後記: 其實什麼三小時、四個半小時、甚至八小時的時限並不是絕對性的。腦科醫生所面對的病人每一個都不一樣,在治理上要考慮的因素並不只是時間,還要顧及病者已往的病歷、病人實際臨床情况和家人意願等重要因素。而醫治病人的方案並不限於「溶血」(無論靜脈溶栓治療或機械溶栓) ,適當的腦外科手術和中風後復康治療也是醫生會採用的「武器」!

撰文:神經外科 熊偉民醫生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 經電郵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