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健康新聞

Community Health News

社區與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儘量搜邏所有關於醫療和健康的社區新聞,希望可以使你更快捷地掌握社區最新動態, 好讓我們一起推動健康飲食、預防疾病傳播、注意用藥安全、及營造健康的社區。

民政事務總署籲提防虛假帖文

民政事務總署今日發現有不明人士在名為「大埔」的Facebook群組上冒充大埔民政事務專員發布帖文,並以「大埔關愛隊聯席」名義發表譴責聲明。該署已立即採取行動,向警方報案要求展開調查,並聯絡相關社交媒體平台要求盡快移除虛假內容。 民政事務總署嚴正聲明,該等帖文內容和所謂聲明均屬虛假,並非由大埔民政事務專員或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發出。政府有關當局必定依法嚴肅跟進任何冒用政府官員或關愛隊名義發布虛假帖文的行為。 民政事務總署呼籲市民保持警惕,如發現可疑情況,可致電該署熱線2835 2500或向警方舉報。該署也提醒市民應透過政府官方渠道獲取正確資訊,切勿輕信或轉發未經證實的網絡消息。

加載原文網頁

旅遊業策略委員會召開會議

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擔任主席的旅遊業策略委員會今日召開第四次會議。其間,啟德體育園有限公司和發展局代表分別簡介啟德體育園的最新情況,以及紅磡站周邊和海濱一帶用地的初步土地用途建議。 委員對啟德體育園啟用後的工作表示肯定,又指旅遊業界和到訪人士對園區的評價均非常正面。此外,委員就優化舉行大型活動時的交通和餐飲安排,以及與旅遊業界進一步聯乘和合作提出意見。 至於紅磡站周邊和海濱一帶用地的初步土地用途建議,委員認為,臨海一帶的用地坐擁維多利亞港景致,有條件透過重新規劃,發展為匯聚休閒娛樂、餐飲零售和親水元素於一身的海濱新地標。委員贊同應善用前紅磡貨運碼頭用地毗鄰的水體提供世界級遊艇停泊設施,並結合岸上零售、餐飲和娛樂設施,以推動遊艇旅遊。他們又建議政府應同時為遊艇停泊設施在岸上提供空間,以設置配套設施。 發展局正就初步土地用途建議諮詢公眾及持份者的意見,政府會考慮委員的建議及在諮詢期間收集的意見,以深化發展計劃及敲定詳細發展參數,目標於明年下半年開展相關法定程序。 另外,委員就本港旅遊業最新表現及相關數據與香港旅遊發展局代表交換意見。 今年首五個月,訪港旅客逾2,000萬人次,按年增加12%。其中,內地旅客約有1,500萬人次,增10%;非內地訪港旅客則有約500萬人次,升18%。來自日本、南韓、菲律賓、印尼、台灣的旅客人次均較去年同期增逾20%,來自澳洲的旅客更顯著增長超過30%。

加載原文網頁

抗戰勝利80年 莊嚴活動緬懷先烈

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主席兼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宣布,特區政府會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以正確歷史觀為基礎,讓市民更深刻、更全面了解抗戰歷史。 陳國基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籌劃工作,將於9月3日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舉行莊嚴隆重的大規模紀念儀式,以彰顯抗戰勝利80年的重要歷史意義。 他續指,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會分別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籌辦大型專題展覽,預計8月底推出。  8月底至9月初,香港電影資料館也會連同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舉辦電影觀賞活動,供市民免費觀賞以抗戰為題的電影。政府也會開設專題講座、書籍展覽、圖片展覽等,讓大眾了解抗戰勝利的重大歷史意義,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此外,為突出香港在抗戰勝利中的貢獻,旅遊事務署連同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優化具抗戰歷史意義的遺跡徑,包括城門戰地遺跡徑和鹿頸戰地遺跡徑。 至於青年教育活動,陳國基指,透過結合有關抗戰勝利主題的學生和青年內地交流團,再配合本地的抗戰歷史實地考察、展覽、參觀學習等,可進一步培養學生和青年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愛國精神。

加載原文網頁

長者醫療券計劃周四擴展至珠海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周四起擴大覆蓋範圍至兩間位於珠海市的醫療機構,分別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珠海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方便合資格香港市民在大灣區使用長者醫療券。 醫療券將適用於中山五院16個指定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以及珠海醫院15個指定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 計及該兩個新增服務點,大灣區將有合共11個服務點可使用醫療券,讓超過178萬名合資格香港長者受惠。 容許配偶共用醫療券的安排和長者醫療券獎賞先導計劃同樣適用於中山五院和珠海醫院。合資格長者須先登記加入醫健通,而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內的「跨境健康紀錄」及「個人資料夾」功能周四起擴展至上述兩間試點醫療機構,便利香港市民安全地跨境使用電子健康紀錄,以獲取更連貫的護理服務。 查詢醫療券計劃詳情,可致電2838 2311。

加載原文網頁

衞生署於六月二十六日展開最後階段的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補種計劃

加載原文網頁

衞生署公布退伍軍人病個案最新情況

加載原文網頁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六月二十六日起擴展至珠海市

加載原文網頁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兒童感染腸病毒嚴重個案

加載原文網頁

童想像 童遊樂

兒童樂園由兒童做主。逾170個納入公共遊樂空間改造計劃的兒童遊樂場之中,11個已竣工,多款滑梯、各式鞦韆、噴泉、沙池......全都大受兒童歡迎,原因在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早在設計階段已廣徵當區小孩意見,把他們夢想中的樂園建造出來。 三主題 樂忘返 開放逾40年的深水埗公園原本只佔地1,500平方米,納入改造計劃翻新後,面積擴大至6,400平方米。項目團隊採納當區兒童意見,以大自然主題為設計概念,將公園劃分成沙丘地堡、森林草原和綠洲噴泉三個主題區。 沙丘地堡的沙池和多款滑梯令小孩子流連忘返,滾動滑梯、共享滑梯、弧形滑梯,各有特色。其中,攀爬塔連接高逾六米、長逾13米的旋轉滑梯,是目前康文署轄下遊樂場最長的滑梯,愛刺激的兒童見到它如獲至寶。顧及安全,滑梯出口設有沙池,既供玩樂,也為使用滑梯的小童提供緩衝保障。 森林草原是個自然遊樂區,有面對面的鞦韆讓大人和小朋友一起玩,有輪椅使用者也可進入的氹氹轉,還有可供兒童在灌木叢中玩捉迷藏的玩樂隧道,動靜皆宜。 綠洲噴泉有由兒童構思的噴泉和特一無二的感官牆,是嬉水好去處。 無障礙 同嬉戲 康文署在全港18區有超過680個場地設有戶外兒童遊樂場。 該署高級工程策劃經理何慧欣表示,過往的遊樂場普遍採用預製組件遊樂設施,沒有特定主題,對現代的小孩子而言挑戰性較低,感覺沉悶。因此,該署推行公共遊樂空間改造計劃,期望令遊樂空間變得更富趣味,同時兼顧不同能力和年齡的兒童,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何慧欣說:「改造後的遊樂空間盡量引入大自然或環保元素,例如供攀爬的小山丘、沙池、親水設施或小型迷宮,讓小朋友發揮創意,探索玩樂的方式。」 建築署協助推行計劃,署方希望在推廣遊樂的同時,支持共融和無障礙設施。 該署高級園境師廖曉君舉例說,深水埗公園的鯨魚噴泉和八爪魚噴泉設有不同高度的玩水台,方便不同年齡和坐輪椅的兒童一起玩耍,滑梯則採用不鏽鋼製造,避免塑膠或玻璃纖維滑梯產生的靜電問題,對植入人工耳蝸的兒童更安全。 新空間 舊遊戲  兒童作為遊樂場的主人翁,其意見必不可少。塘尾道兒童遊樂場設計顧問蕭健偉在收集意見的過程中,卻另有體會。 蕭健偉憶述其中一次兒童工作坊的情景:「小朋友將他們想像的遊樂場場景,用模型搭建出來。他們說這兒要有一個高台,當玩大白鯊遊戲時,人可以避開鯊魚。那兒要有一個沙塵暴區,可以五秒免疫,還要有一個天文台的角色,負責控制潮夕漲退。」 蕭健偉驚訝於這個鯊魚抓人遊戲規矩如此繁複,細問之下,發現現場20多名互不相識的兒童,超過一半都會玩。原來這是該區兒童之間流傳已久的遊戲,到塘尾道兒童遊樂場玩樂的小孩普遍都會參與,突顯遊樂場作為兒童社交場所的角色。 這個發現讓蕭健偉與團隊決定以「追鯊逐浪」為主題,將兒童的集體想像轉化為新一代的遊樂空間,凝聚集體記憶,成為社區歸屬感的來源。他們盼望翻新後的塘尾道兒童遊樂場能讓重訪的孩子感受到回家的親切,讓第一次來的小孩有自由想像的空間。

加載原文網頁

天氣酷熱市民應預防中暑

加載原文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