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健康新聞

Community Health News

社區與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儘量搜邏所有關於醫療和健康的社區新聞,希望可以使你更快捷地掌握社區最新動態, 好讓我們一起推動健康飲食、預防疾病傳播、注意用藥安全、及營造健康的社區。

盧寵茂晤廣東省與深圳市衞生官員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率領代表團前往深圳,與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鄧林峰、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玲、深圳市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創會面,向他們介紹2024年施政報告有關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協作的措施。 盧寵茂指,特區政府銳意善用「一國兩制」制度和香港醫療專業體系的優勢,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加快病人獲得先進診療,推動生物醫藥研發產業發展,並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國家在《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中提出推動生物醫藥技術新質生產力。 施政報告提出以制度創新配合科技創新,兩大政策方向分別為加快改革藥械審批制度,以及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政府會擴展「1+」審批機制至所有新藥,又會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一區兩園」模式拓展研發網絡,打通數據、生物樣本和藥械跨境應用,縮短臨床試驗時間。 會上並討論多項大灣區醫療協作措施,包括擴大跨境醫療紀錄互通、推動大灣區專科培訓、擴展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等。 盧寵茂表示,醫衞局會落實施政報告多項與內地合作的措施,持續深化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醫療衞生協作,建設健康香港,融入健康灣區,貢獻健康中國。

加載原文網頁

九猴染類鼻疽引發白血病死亡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病理學診斷、解剖和化驗結果顯示,香港動植物公園早前死亡的九隻猴子乃死於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起的白血病。當局認為,猴子染病可能與附近的翻土工程有關。 動植物公園本月13日有八隻猴子突然離世,另有兩隻身體不適接受隔離,其中一隻延至翌日死亡。楊潤雄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局方本月14日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漁農自然護理署、衞生署召開緊急跨部門會議應對事件,相關部門進行解剖、病理學診斷和化驗後,發現猴子器官組織有大量類鼻疽伯克氏菌,確定牠們死於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起的白血病。 楊潤雄說,動植物公園本月初因要維修籠舍附近花床底的灌溉用喉管,曾進行翻土工程。其間,哺乳類動物區員工穿着的鞋子可能沾有翻土後的泥土,繼而將泥土帶進籠舍內,又或是受感染猴子體內含有高濃度病菌,與其他猴子有親密接觸時傳染對方。 他解釋,類鼻疽在靈長類動物的潛伏期約為一星期,與本月初翻土後的時間吻合,因此猴子感染類鼻疽死亡,可能與翻土工程有關。 一般情況下,類鼻疽可經受污染的土壤和水傳播,但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 他又指,康文署發現猴子死亡後,已採取多項預防措施,包括於10月14日起關閉動植物公園的哺乳類動物區,又全面消毒和清潔涉事農舍。有關員工穿上保護裝備工作,並密切留意自身情況。他們現時健康正常,相關測試結果均為陰性。

加載原文網頁

主動求變 發掘本地旅遊熱點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施政報告宣布成立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在地區發掘和建設匯聚人氣、富吸引力的旅遊熱點。擔任組長的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他會統籌和督導需要跨部門、業界和社會協作的項目,推動不同單位貫徹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理念,以創新思維發掘和建設新的地區旅遊熱點,增加香港作為旅遊目的地的人氣,成為熱選旅遊城市。 卓永興今日率領相關官員舉行記者會,闡釋施政報告有關發展旅遊熱點的措施。他表示,香港旅遊資源豐富,但也要推陳出新,才能吸新客、留舊客。政府會集思廣益,引入新意念並匯聚民間力量,從旅客視覺打造旅遊熱點,展現香港的飲食文化、地區特色、海濱景緻、同鄉文化、影視文化等獨特之處。 他說,當局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開展工作,召開第一次會議商討工作計劃,包括考慮不同政策局和社會各界就地區有發展潛力的項目提出的建議,並計劃於明年上半年統籌相關政策局與持份者聯繫,制訂工作組的重點推進項目。

加載原文網頁

9月綜援個案跌0.4%

社會福利署公布,上月領取綜援個案197,013宗,按月減少758宗,跌幅0.4%,受助總人數為264,829。 低收入個案跌2.9%,有1,425宗;單親個案跌1.4%,有19,549宗;失業個案跌0.7%,有16,459宗;永久性殘疾個案跌0.4%,有16,936宗;健康欠佳個案跌0.3%,有27,974宗;年老個案跌0.1%,有110,777宗。

加載原文網頁

回收含有雜質的兩款Apo-Amitriptyline藥片產品(附圖)

加載原文網頁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增一宗類鼻疽感染確診個案

加載原文網頁

登革熱最新情況

加載原文網頁

盧寵茂晤海南省官員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謝京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向他們介紹2024年施政報告內有關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多項措施,以及香港公立醫院採用《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2021版)作醫院認證的進展,並探討兩地在醫療衞生範疇合作的空間。 會議上,盧寵茂向代表團闡述香港醫療政策的最新發展,包括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制度創新配合科技創新,加快改革藥械審批制度,以及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他指出,特區政府將大力支持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應用,吸引全球頂尖生物醫藥企業和研發機構落戶香港。 盧寵茂表示,特區政府會積極推動更多公立醫院參與《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2021版)認證。除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當局擬於明年推展相關認證標準至另外兩、三間公立醫院,確保本地醫院的管理、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達到國際標準。 他又指,透過公立醫院參加相關認證,可向國際示範國家醫院認證標準,由香港擔當窗口角色,助力國家標準走向國際。就此,雙方在會議上探討推動兩地更多醫院採用相關認證標準,以提升國家標準的影響力。 盧寵茂強調,特區政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在有利於內地與香港醫療發展的前提下,加強與內地各省市在醫療服務發展的合作,共同提高醫療水準。展望將來,雙方會繼續促進跨境醫療合作,共同為推動國家「健康中國」的重要戰略作出貢獻。

加載原文網頁

增學額建新醫學院培育更多醫生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為培育更多醫生,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政府會增加醫科生學額,並籌建第三間醫學院。 盧寵茂今日在記者會講解施政報相關措施時指,本港醫生與人口比例在先進經濟體之中最低,每一千人口只有2.16名醫生。要解決醫生人手不足問題,並配合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政府會加大力度培訓,兩間醫學院學額2025至26學年起會由現時每年590個增至650個。 此外,當局審視本港醫療需求,加上人口老化,科技進步,認為籌建第三所醫學院絕對是其中一個選項,而且該醫學院必須是高質素的,能與現有兩間醫學院看齊。 不過,新成立的醫學院可能會與現有兩間醫學院形成惡性競爭。盧寵茂說,當局會要小心考慮新醫學院的財政、教學人手、教學設備、收生來源等,確保新醫學院能幫助整體醫療發展,而不會影響另外兩間醫學院的現有工作以至未來發展。當局期望新醫學院能做到與現有兩間醫學院錯位發展,運用創新概念,不致在財政、收生來源等方面造成競爭。

加載原文網頁

政府成立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

政府宣布成立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負責制定新醫學院的方向及準則,並擬於今年內邀請有意開設新醫學院的本地大學提交建議書,從中選出合適大學,落實籌備第三所醫學院。教育局局長和醫務衞生局局長擔任工作組聯席主席。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以培養更多優秀醫生支持本地醫療體系提供優質服務,同時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培訓、研究和創新樞紐。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負責制定設立新醫學院的方向和準則,以及評核本地大學提交的新醫學院建議書標準。工作組與相關本地大學溝通,邀請他們提交建議書並進行評估,處理包括但不限於資金安排、課程認證、教學醫院和研究事宜,並就設立新醫學院及相關安排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提出建議。 工作組也會與獲選成立新醫學院的大學就實施計劃保持溝通,並與相關決策局和部門協商,就指定校舍和教學醫院的臨時和長遠安排提供便利。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成立第三所醫學院是發展香港醫學教育的重要工程,可促進本地醫學教育和研究精益求精。他期望新醫學院採取現時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的創新策略定位,包括在醫學課程、收生來源以至研究項目等,帶動本地醫療教育和研究多元化發展,吸引更多本地以至海內外醫學人才擔任教研工作,配合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他續說,政府非常重視新醫學院的成立,特邀具豐富醫學教學和大學管理經驗的本地和海內外學者、專業人士、醫務委員會主席、醫學專科學院主席,連同相關決策局局長、部門首長組成工作組。工作組審視大學的建議時會全面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醫學院的策略定位、課程設計、收生安排、教學和培訓人手供求、設施、所需財政資源等。他殷切期待與工作組成員合作,今年內邀請有意成立新醫學院的本地大學提交建議書,為香港醫學教育開展新一頁。

加載原文網頁